“九里一千墩”漢墓群位于寶應縣射陽湖鎮(zhèn)境內,從射陽湖鎮(zhèn)趙家村起,一直延伸到天平鄉(xiāng)的天平莊附近,東西長約4.5 公里,在此范圍內,墓墩數以千計,若懸盂覆釜。史書上說項伯和建安七子陳琳墓在此。
射陽湖鎮(zhèn)原是漢代射陽縣的治所,在其西南約16平方公里的范圍內,星 羅棋 布地分列著許多高高矮矮、大大小小的土墩子,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“射陽墩”。因土墩數 量很多,后來人們俗稱為“九里一千墩”漢墓群。這些較為集中的土墓為我們了解漢代射 陽縣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歷史提供了內涵豐富的實物資料。
東漢建安五年(200年),廣陵太守陳登對邗溝古道進行改浚。他興修水利,發(fā)展農 業(yè)經濟,使射陽很快繁榮興旺起來。從吳王夫差開邗溝(前486年)到南朝劉宋末年( 479年)射陽縣廢,在這長 達一千年的時間里,射陽一直為邗溝古道上的交通樞紐、項伯的封國、廣陵郡的治所、百姓 的墾殖地。從地理位置上看,緊鄰射陽古城的東北部為煙波浩渺的射陽湖,惟有西南一片相 對高亢的田地為世代射陽人的安息之地。
《萬歷寶應志略》記載:“射陽墩在射陽湖之西,墩以數千 計,若懸盂覆釜,大小夾持 間,有徑如列埏隧”。明代進 士、九江知府朱曰藩在描寫 射陽墩的壯觀時,曾有“沙墩 排萬馬,煙海失群鳧”的詩 句。后人根據土墩的形狀、用 途、歷史傳說分別冠以形象 而有趣的名字,如狗牙墩、烏 龜墩、虎墩、金牛墩、鴨蛋墩、 旗桿墩、夏家墩、戴墩、八角 墩等等。傳說漢代臧洪、陳容 為抵御敵寇侵襲,在此操練兵馬,修筑土墩,便有前走馬墩、后走馬墩和飲馬池、馬槽等墩 名和地名。金牛墩是因此墩形狀像一頭臥息的牛,傳說墩內有金銀財寶故叫金牛墩。目前保 存最好的三個標 志墩之一的竹墩,因墩上長滿茂密的翠竹而得名。
射陽古今究竟有多少土墩?明代吳敏道詩云:“三千射陽墩,錯落射陽路!泵裰V亦云:“ 射陽三千六百墩,不知誰是楚王墳!鼻宕詠硪恢狈Q為“九里一千墩”。1960年調查統(tǒng)計尚 有大小墩阜八百余座,1998年經過考古調查土墩僅剩七十余座。
如此眾多且規(guī)模較大的土墩是怎樣形成的?通過歷次的考古調查以及部分墓葬的發(fā)掘, 發(fā)現每一個墓墩中都隱藏著漢代的墓穴,有的土墩中有數穴乃至數十穴。因射陽地區(qū)地下水 位較高,這里墓葬都為淺穴起封或平地起封,多為木槨墓和磚室墓。這些墓都建于平地上, 然后擔土覆墳墩。起初只是一個個排列有序、相對獨立的家庭或家族為主的聚棺叢葬地,隨 著時間的推移,逐漸形成具有一定規(guī)模的墳場。天長日久,這些墳墩坍了又堆,堆了又坍, 加上后代不斷有人雜埋于內,便逐漸形成了一個個土墩。
射陽墩出土的文物非常豐富,據史料記載,僅清代出土的文物就數以千計,其中漢雙魚 銅洗、漢銅虎等極為珍貴。清乾隆48年(1883年),寶應舉人朱彬在射陽平家莊雙墩發(fā)現 了射陽石門畫像,它是我國出土最早、影響較大的漢畫像石刻之一。特別是一幅內容屬“圣 賢”畫像“孔子見老子”圖,則更為引人注目,許多金石學家相繼著文,將它編纂在有關著 錄中。魯迅先生不但藏有此畫像石的拓片,而且還專門研究過。解放以后,因農田改造、水 利建設等破壞,射陽墩又先后出土過數千件文物,特別是陶器,不但數量多,且造型和紋飾 都較為豐富。這些漢代陶器雖然沒有先秦青銅器那么精美,也沒有后代瓷器那樣華麗,但它 卻有獨特的粗獷豪放的風格,雄渾奔放而深沉宏大的精神。 1981年在前走馬墩出土的一件 彩繪鳳紋杯盤套盒,設計巧妙獨特,制作工藝精湛,漆色艷麗如新,充分展示了漢代漆器工 藝的成就。1982年八角墩出土的夔紋青玉璧和1998年戴墩出土的龍鳳紋白玉佩,玉質瑩 潤,紋飾華美,雕琢技藝精湛,堪稱漢代玉器工藝的杰作。出土的“淮陵璽印”一批漢代官 、私印,為研究漢代的印信制度提供了有價值的實物資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