靈應山石窟寺距鹽池縣城37公里,是佛道合一的寺廟,因該寺甚靈,“凡有求必應”,故名靈應寺。
靈應寺依山而鑿,13孔石窟呈半圓形排列,各有廟號,窟內(nèi)塑像,造型逼真,各具情態(tài),迎人欲語;壁畫圖案大方,色調(diào)和諧,繪制精美。傳說系唐朝敬德將軍修筑,現(xiàn)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靈應山石窟寺不僅歷史悠久,而且地勢奇峻,既有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,又有奇山之野韻,每逢廟會善男信女絡繹不絕,香火不斷,是鹽池最為著名的宗教文化旅游景點。
靈應山石窟四面青山環(huán)繞,內(nèi)塑像彩繪技藝高潮,可惜文革期間遭到嚴重破壞,文革后當?shù)厝罕娭匦奘摺F渖接墒鄮r構(gòu)成,地表土厚約1米左右,巖石呈青灰色,厚數(shù)十米,結(jié)構(gòu)緊密。山上巖石突兀, 山下流水潺潺, 從山頂至地面有四個層次,錯落有致。
其寺甚靈,求病者病則痊愈,求兒者門生貴子,求財者財發(fā)萬益,求壽者享年九旬,求婚者鴛鴦配雙。 靈應寺因此而得名,是佛道合廣的重要宗教活動場所。每年農(nóng)歷三月初三,周圍幾百里的群眾都趕到這里來燒香拜佛,香火非常旺盛。
景區(qū)特色: 靈應寺傍依山勢,居高臨下,寺前深溝狹長,長年流水潺潺,寺院座西面東,南北長40米,東西寬20米,鏟削平整,庭院無量大殿內(nèi),塑蕩魔天尊亦稱真武大帝造像,左龜右蛇二神侍立于兩側(cè)。 寺內(nèi)有石窟13孔,其中11窟各有廟號,一號窟是龍王廟;二是窟是娘娘廟;三號窟是藥王廟;四號窟是地藏王菩薩廟;五號窟是百子觀音廟;六號窟釋迦牟尼;七號窟是眼光菩薩廟;八號窟是靈帝廟;九號窟為三皇廟;十號窟為媽祖洞;十一號窟是財神廟?邇(nèi)塑神像,造型逼真,惟妙惟肖,各具情態(tài),迎人欲語;壁畫圖案大方,色調(diào)和諧,繪制精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