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周王繪圖有樓煩國”。婁煩原是一個古老民族或部落的名稱,后來演變?yōu)榈赜蚋拍睿蔀闅v史上郡、縣、鄉(xiāng)的名稱。西周至春秋時的樓煩國相當于今天北起呼和浩特市,南至雁北朔州一帶,后擴展壯大,其范圍大致包括北至現(xiàn)在的內蒙清水河一帶,西達陰山之南,南到山西靈石,東迄河北平樂縣,東南邊緣太原市區(qū)。戰(zhàn)國時期,樓煩國為趙武靈王所破,歸屬趙國,樓煩這個地名就在這一帶以郡、州、縣、鎮(zhèn)一直延續(xù)至今。秦始皇統(tǒng)一中國后,先把中國劃分36郡,后來擴展為46郡,就增設了樓煩郡。隋大業(yè)四年(公元608年)復置樓煩郡,統(tǒng)靜樂、臨泉、秀容(今忻州市)三縣,筑樓煩城,其地址在今婁煩縣境舊婁煩鎮(zhèn)舊址(今汾河水庫淹沒區(qū))。唐武德四年(公元621年)設州,名為憲州。龍紀元年(公元889年)在憲州城又增設樓煩縣,成了州縣兩級所在地。唐初憲州轄樓煩、天池、玄池三處牧馬監(jiān),為唐北邊疆軍馬主要來源地,時有“婁煩駿馬甲天下”之謂。五代北漢憲州與樓煩縣沿唐制。北宋及金,樓煩改屬嵐州。元仁宗延佑三年(公元1316年),樓煩縣改屬永寧州。明初廢縣為鎮(zhèn),并入靜樂縣,設巡檢司,屬太原府。清延明制。辛亥革命后,民國初年(公元1912年),廢府,改州為縣,并于各省設道,靜樂縣屬山西省雁門道。全縣劃為三個區(qū),今婁煩縣大部分地區(qū)為原第二區(qū),直到1940年1月“晉綏事變”前夕。1940年1月7日,中共靜樂縣委在婁煩地區(qū)建立抗日民主政府。此后,縣政府機關一直常駐于婁煩地區(qū),所屬地域也大部分為今婁煩縣,1945年9月抗日戰(zhàn)爭勝利后,11月晉綏邊區(qū)將原歸八專署管轄的靜樂縣改稱婁煩縣,同時劃歸三專署管轄,縣政府設在婁煩鎮(zhèn)。1946年2月婁煩又歸靜樂縣,并屬六專署。1971年5月經(jīng)國務院批準復建婁煩縣,屬呂梁地區(qū)。1972年4月1日改屬太原市至今?h人民政府駐地婁煩鎮(zhèn)。
婁煩縣地處呂梁山區(qū),位于太原市區(qū)西北94公里處的汾河中上游,為太原市的郊區(qū)縣。東鄰古交市,南毗交城縣,西接方山縣,西北與嵐縣相銜,東北部與靜樂縣接壤。地理坐標為東經(jīng)111°31′—112°02′,北緯37°51′—38°13′。全縣轄8個鄉(xiāng)(鎮(zhèn)),即婁煩鎮(zhèn)、杜交曲鎮(zhèn)、靜游鎮(zhèn)、天池店鄉(xiāng)、馬家莊鄉(xiāng)、廟灣鄉(xiāng)、米峪鎮(zhèn)鄉(xiāng)、蓋家莊鄉(xiāng)。4個居委會,143個行政村,113720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