沁縣位于山西省東南部,太岳山和太行山之間?偯娣e1314平方公里,轄4鎮(zhèn)17鄉(xiāng), 人口16.35萬。縣政府駐城關鎮(zhèn)。春秋時屬晉國,宋、金、元為沁州治所,明廢縣入州稱沁州,民國元年改州為縣,始稱沁縣。境內地形以黃土高原丘陵為主,海拔一般在千米左右。地勢西北高,東南低。西部邊緣山巒起伏,海拔大都在1500米上下,其間棋盤山海拔1745米,為縣境最高峰。東部地勢平坦,中部丘陵區(qū)內間有小型盆地?h城居縣境中部,是晉東南通往晉中的北部咽喉要地,古有“上黨之北門鎖鑰”之稱。境內河流以西漳河為主,其支流有白玉河、迎春河、景春河、徐陽河等。
境內氣候寒冷,冬長夏短,氣溫變化大。年均氣溫 9℃左右,一月零下 7℃,七月23℃。霜凍期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中旬,無霜期155天。年降雨量580毫米。全縣現(xiàn)有耕地 39.15 萬畝,主要農作物以谷子、小麥、玉米、豆類、高粱為主。經(jīng)濟作物主要有煙草、麻皮、棉花等。此外,林業(yè)、漁業(yè)也很發(fā)達,現(xiàn)有林地40多萬畝,魚產(chǎn)量每年15萬公斤以上。工業(yè)生產(chǎn)有機械、汽修、電器、化肥、造紙、食品、棉織、皮革、五金、印刷、農機修造等。 沁縣交通較為方便,太原至洛陽干線公路縱貫南北,沁縣至沁源、沁縣至武鄉(xiāng)干線公路橫穿東西,太焦鐵路從縣境通過,是勾通晉東南與晉中的交通要道?h級公路和鄉(xiāng)鎮(zhèn)級公路遍布全境,溝通境內城鄉(xiāng),交通很方便。歷史上有“北控晉陽、南襟潞澤”而為軍事要沖。
沁縣歷史悠久,名勝古跡甚多,有從北緯經(jīng)隋、唐、宋到明代建筑宏偉的寺廟80余所。1959年在縣城北30公里南涅水鄉(xiāng)出土的南涅水石刻造像,系北魏永平三年至北宋天圣九年歷代積累的民間石雕藝術作品,造型精美,國內少見。此外有晉代名士陶淵明自撰自寫的“擬古雜詩十二首”手跡石刻及清康熙皇帝御書贈大學士郡人吳典的“千字文”石刻。沁縣特產(chǎn)有東部所產(chǎn)“沁州黃”小米臘黃晶亮,顆粒飽滿圓潤,香甜味美,是粟中之珍品,盛譽久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