營山縣地處四川盆地東北部,界于巴河、嘉陵江之間東出達川通湖北,南近廣安達重慶,西至南充進成都,北上巴中望秦川。幅員面積1633平方公里,總人口89萬。營山歷史悠久,人文薈萃。周為巴國地,秦屬巴郡,漢歸巴西郡宕渠縣。唐武德四年(621)于今縣治置朗池縣,北宋大中祥符五年(1012)改為營山縣。古城遺址,有三處可考。十景雖殘,而白塔巍立。隋唐時與峨嵋齊名的太蓬山上石刻與摩巖造像,歷歷在目。更有宋代窯藏、恐龍化石、李特讀書堂、青羊?qū)m、西月臺、嘉祜巖、智公墓、孔雀洞、龍興寺等文物勝跡。書畫代有名人,工藝不乏巧匠。從宋至清,57人中進士,有“科第士宦,甲于蜀都”之譽。在當代,楊伯愷等共產(chǎn)黨人領導的農(nóng)民運動為“全川之冠”。1933年建立蘇維埃政權,成為川陜革命根據(jù)地之一;5900多名營山志士踏上革命征程,3800多名熱血兒女為國捐軀。
改革開放以來,營山歷屆領導班子,堅持在搶抓機遇中乘勢而上,在團結實干中探索創(chuàng)新,在奮力追趕中實現(xiàn)跨越,不斷致力于改變營山落后面貌,營山經(jīng)濟社會發(fā)展取得顯著成效,革命老區(qū)煥發(fā)出蓬勃生機,勤勞、善良的營山人民正用智慧和汗水創(chuàng)造更為燦爛的現(xiàn)代文明,正大踏步邁向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