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峰山,古稱婦人巖,又稱龍邱山,芙蓉山。疊蟑連岡,奇峰挺九,故名九峰。距金華市區(qū)28公里,與金華縣湯溪鎮(zhèn)相依。面積10.38平方公里。系仙霞嶺山脈括蒼山脈余支,為丹霞地貌結(jié)構(gòu),峰石林立,山水相依。《后漢書?郡國志)云:“東陽記縣龍丘山有九石特秀,林表色丹自,遠(yuǎn)望盡如蓮花,龍邱長隱于此,因此為名。其峰際復(fù)有巖穴,外如窗脯,中有石林……”。龍邱長即龍邱蒼,東漢太未人,與嚴(yán)子陵等名士為友,隱居九峰。
九峰山自然景觀優(yōu)美,人文景觀豐富。山奇、石怪、水秀、洞幽、地野,寺廟、古建筑、遺址、古墓、石刻、神話傳說豐富。游九峰山水,山水之樂,醉于自然而忘我,品覽九峰文化,更勝讀五千年滄桑史而不倦。九峰山現(xiàn)有自然、人文景物景觀80多處,相互輝映,溶為一體。
九峰山引來許多文人雅士到此隱居講學(xué),名仙到此修道煉丹。晉代道家創(chuàng)始人、煉丹名家葛洪,得道成仙,并著《神仙傳》,至今丹灶依然。南齊徐伯珍“講學(xué)九峰,授徒千人”。唐吏部尚書徐安貞棄官隱居于此,山下建有“安正書堂”。五代名僧貫休曾為九峰禪寺主持。元畫壇魁首黃公望畫下了“九峰雪霧圖”,現(xiàn)珍藏北京歷史博物館。明代太常卿鴻腫寺卿胡森,自號(hào)“九峰”,留下許多石刻真跡。因此,《湯溪縣志》云:“自來賢士大夫,春秋佳日,偶事游觀之樂,必于九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