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招網(wǎng)訊:溯栲栳溪而上,走過一段桐竹相映的卵石古道,便是瀑布嶺。嶺上橫著一條光溜黑青巨石,形似泥鰍,故名“泥鰍石”;嶺頭栲栳溪中,一石靜臥,狀若蛤蜊,稱為“蛤蜊石”。兩石相距十余米,儼如一對恩愛情侶,互訴衷腸。
傳說游人只要站在泥鰍石上,用小石塊扔中蛤蜊石,兩石靈氣就會給未婚男女青年報以甜蜜的愛情,對老年人則報以幸福的晚年。千百年來,人們這種既賞石又求福的習俗,一直沿襲至今。
坐在泥鰍石上,滿山蒼翠蔥蘢,石泉丁東,栲栳飛瀑宛如明鏡上滾動的萬斛珠玉,閃爍不定。更為奇特的是泥鰍石上被一支巨筆畫出幾條極深的裂縫,形成間距幾乎等同的平行線,為游人平添了幾分誘惑和神秘。
而蛤蜊石,更像一位花容月貌的花蛤仙子。巖面光潔如磨,手感極爽。夏天多雨季節(jié),栲栳溪水與蛤蜊石碰撞而激起的水花,清瑩壯美。當陽光和它成一定角度之時,上空就會同時出現(xiàn)幾道色彩瑰麗的彩虹,五彩繽紛,氣象萬千。
離兩石不遠處,走過原始的汀步橋,抬頭可見卓立三四丈高的奇石,名盤陀石,又叫釣魚石。據(jù)傳,唐代詩人羅隱仕途失意,夜夢“泥鰍”、“哈蜊”兩石幻化成“泥鰍道人”和“花蛤仙子”,邀請他上栲栳溪垂釣娛樂。此后,羅隱就隱于山澗,釣魚成仙。原釣魚坐石,也戲稱“釣魚石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