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寧市橫亙于伊犁河谷中部,是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首府,也是伊犁河谷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交通中心。全市總面積675.5平方公里,市轄8鄉(xiāng)、1鎮(zhèn)、1場、8個街道辦事處。截止2005年底,轄區(qū)總人口43萬人,有維吾爾、漢、哈薩克、回、蒙古、錫伯、烏茲別克、俄羅斯等35個民族,其中維吾爾族占49.24%,漢族占35.13%,回族占7.57%,哈薩克族占4.49%。伊寧市所在的伊犁,古稱西域。漢宣帝神爵二年(公元前60年),漢朝設立西域都護府,西域歸屬中國版圖。西漢至北魏年間,今伊寧市先后隸屬于烏孫、悅般;北魏末年至唐初,屬東突厥;657年唐統(tǒng)一西域后,先后隸屬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;北宋年間,屬喀喇汗王朝,南宋時屬西遼王朝;元時屬察合臺汗國。公元1717年,策妄阿拉布坦在伊犁河北岸建固勒扎都綱(即金頂寺),伊寧又稱“固勒扎”,清政府重新統(tǒng)一新疆后,在惠遠設總統(tǒng)伊犁等處將軍,在今伊寧市建惠寧、寧遠、熙春三城,1888年設寧遠縣;1896年,為伊塔道臺駐地。1914年,寧遠縣改稱伊寧縣,1917年為伊犁道臺駐地,1934年為伊犁屯墾使公署駐地。1950年5月,為伊犁專員公署駐地。1952年5月23日,從伊寧縣析置伊寧市;1953年7月,伊寧市為省轄市;1979年,為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轄市;1985年1月,又歸屬伊犁地區(qū)管轄;2001年3月,伊犁地區(qū)建置被撤銷,伊寧市成為自治州的首府。
伊寧市是祖國西部邊陲的一座花園城市,2005年被評為“中國優(yōu)秀旅游城市”。她北倚天山雪峰,南臨悠然西去的伊犁河,四周是美麗的西部大地_-望無際的草原和神秘的森林。市內既有寬敞大道和現(xiàn)代建筑群,又有小巷深處綠蔭流水的少數(shù)民族人家,比較出名的景區(qū)有阿拉木圖亞風情園、城市海景樂園、漢家公主紀念館、民族英雄林則徐紀念館、伊犁河大橋、拜圖拉清真寺、伊寧回族大寺、三區(qū)革命烈士陵園、維吾爾民居一條街、漢賓鄉(xiāng)果園八角涼亭等,以及遍布周圍的雪嶺冰川、高山湖泊、森林公園、草原氈房,都是旅游觀光、度假休閑的好去處。
伊寧市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,各族人民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文化風俗互相影響、互相吸收,但又各自保持了鮮明濃郁的民族特色。維吾爾族的伊犁賽乃木、錫伯族的貝倫舞、俄羅斯族的踢踏舞、哈薩克族的賽馬、叼羊、姑娘追以及具有民族音韻的阿肯彈唱、伊犁麥西來甫等少數(shù)民族傳統(tǒng)娛樂活動,為這個西北邊城增添了無窮魅力。
伊寧市是東西陸路交通的要沖,地緣優(yōu)勢突出,對外開放的條件優(yōu)越,是新疆和全國向西開放的重要商埠。早在漢代,就已形成了一條古絲綢通道,不僅溝通中亞各地和西亞,也有許多支線聯(lián)接南亞和歐洲各地,歷史上的伊寧是中國西部的一個繁華商埠。1989年元月,伊寧市被國務院定為開放城市,1992年又被確定為沿邊進一步開放城市,并在市區(qū)內設立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(qū),使這一古絲綢商埠重鎮(zhèn)煥發(fā)出新的活力。如今的伊寧,是伊犁河谷的物資交流中心和商品集散地,是連接霍爾果斯口岸、都拉塔口岸、木扎爾特口岸的中心城市,是祖國西部最大的沿邊開放城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