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穴位于長江中游北岸,大別山南麓,鄂東邊緣,四周與蘄春、黃梅、陽新、江西省的九江、瑞昌等地為鄰。地扼吳頭楚尾,歷來是鄂、皖、贛毗連地段的“三省七縣通衢”。武穴是長江中游北岸深水良港,早在明代成為臨江重鎮(zhèn),清初發(fā)展成為“商賈雜處鱗聚之要埠”,《煙臺條約》辟為外輪停泊港口,孫中山先生在《建國方略》中列入開發(fā)計(jì)劃,民國中期成為鄂省“七大商埠”之一,素有“入楚第一門”、“鄂東門戶”之稱。城西田家鎮(zhèn)一帶江窄水急,扼長江之咽喉,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,被喻為“楚江鎖鑰”。全市東西最大橫距43公里,南北最大縱距42公里,版圖面積1200.35平方公里,北部為大別山余脈,中部丘陵起伏、湖港交錯,南部為帶狀長江沖積平原。全市行政區(qū)劃為4個(gè)辦事處、8個(gè)鎮(zhèn),轄325個(gè)村,73萬人,耕地面積53.5萬畝,水面21.9萬畝,山林31萬畝。武穴港是長江十大深水良港之一,在長江北岸武漢至安慶433公里的區(qū)間內(nèi),唯有武穴港可?5000噸級以上的客貨輪船,客流量在湖北僅次于武漢港。同時(shí),全國最長的鐵路京九鐵路和全國最長的高速滬蓉公路出入口,使武穴成為全國少見的“三